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分析

发布人:张晓珊发表时间:2018-01-09点击: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分析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入改革,高等教育已经逐步的迈向国际舞台,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所谓中外合作办学,即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入国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良的学生管理经验,实现高校的国际化接轨,同时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中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加速进入一种崭新的发展格局。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 “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信号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开始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及注重质量提升的发展新阶段。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教育部于2016年7月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倡导沿线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给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来”

从总体办学规模而言,截至2016年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总数为2469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机构(项目)有1216个。14个省市的87所高校与新加坡、俄罗斯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形式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次,其中以专科和本科项目为主。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仅有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少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国,而捷克、匈牙利、希腊等同样拥有先进教育资源的国家与我国的合作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可挖,双方应积极加强彼此之间的深度合作。

(二)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

目前,我国高校赴境外办学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截至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03个,其中仅有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5个机构,另有98个项目,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此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实施,我国高校积极探索“走出去”,一批赴境外办学的机构、项目正处于筹备试点或初期建设阶段。目前我国仅有12所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了12个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涉及境外沿线9个国家,仅占64个境外沿线国总数的14.1%,其中除斯里兰卡位于南亚外,其他11个机构或项目位于东南亚各国。这样的发展规模和结构,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局体量、空间布局不相称。总的来说,当前我国高校境外办学总体数量较少、学科专业设置单一、国际化师资队伍不足、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还缺乏机制性建设,赴境外办学的机构或项目均集中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等的邻近国家,而在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地区的国家还处于空白状态。除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自身客观条件因素外,政府及教育界也普遍缺乏对境外办学重大意义的充分认识,在中外反向合作办学方面存在战略盲点,这导致我国教育国际化长期滞后于经济贸易国际化。但综合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互补性强,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

(一)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差异较大。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外合作模式下培养的学费也偏高,而我国大学生生源人数却是在逐年减少,这也导致了部门高校为了招收学生而不得不降低入学门槛,有些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是针对专科第二批次招收学生,这给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总体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入学的分数相对于其他普通院系的学生较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生方法有待提高。

从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来看,有的学生是想出国留学,虽然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但是有一定的学目的,目标明确,态度非常认真。有的学生只是为了拿到文凭,对出国留学毫无兴趣,也不愿意学习知识,只求课程考核符合要求即可。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只是为了体验大学生活,对学习不管不顾。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不同,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也会增加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难度。

(二) 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但自律性相对较弱。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并且家庭条件相比于普通院的学生而言较为优越,学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百般宠爱,受约束的地方相对较少。进入大学之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能很好的去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缺少团队精神与宽容理解,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得到释放为出发点而忽视了同学的感受。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相对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约束,自律意识比较差,部分学生怕苦畏难,易受挫折,对业余时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支配,课余时间更多的是玩游戏,看电影。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会对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三) 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较高,社交能力强。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较为优越,这种良好的家庭条件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大部家长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兴趣引导,很多学生多才多艺,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且乐于走出校园,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

(四)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相对较大。

比较于普通院系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要求在在毕业前达到出国的外语水平要求,以及外方规定的专业课成绩。因此,学生的课程安排紧凑、学习任务重,这给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带了严峻的考验一些基础差的同学甚至听不懂课程,这对于未经历过挫折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带来的是压抑感及挫败感,甚至是自暴自弃。同时,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合作办学外方学校学习,取得外方文凭。来自学习的压力和家庭的期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对策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紧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多管齐下,使他们成为拥有全球视野和符合国际需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一)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在开学之际,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必要的入学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除了进行正常的校规校级和专业目标的介绍以外,要注重合作办学模式介绍和学生学习方法、校园文明礼仪、校风校级以及心理健康等的教育,指引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每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合学校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早晚自习进行监督,不定期的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随时抽查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坚决杜绝无故请假、缺课、上课秩序混乱等情况的出现。对于不遵守校纪校规学生,则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扰乱秩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学院要制定完善的考勤、评优评先等制度,奖励鼓励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调节、激励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普通院系的学生来讲,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文体活动。学生多才多艺,希望通过参与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发掘学生的潜能。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很高,可以结合这一点开展一些与语言有关的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写作大赛等;同时,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开展不同的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由于其繁重的学习压力,加上自身独立性较强等的特点,往往在进入大学以后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多进行开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走出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在日常管理中,要求各学院班级定期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主题会议,让各位同学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更多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一旦自身出现了心理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以班为单位,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通过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三级工作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在与家长取得沟通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获得专业的帮助。

(五)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作为广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是学生之间的榜样,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做好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意见等信息。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要抓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培训; 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建设合理的干部考核制度,充分给学生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让学生干部能真正在工作中得到锻炼。

五、总结

中外合作办学所录取学生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该类学生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构建并合理运用具有针对性且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性的管理模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芶雁.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01).

  2. 郭强.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J]. 校教育管理, 2017,(06):1-5.

  3. 李加洞. 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  高教探索. 2016(10).

  4. 王海超. “一带一路”沿线参与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考试. 2017(03).

  5. 徐巧月.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林区教学. 2016(07).

  6. 张锦.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6):38-39+47.

     

    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领导

    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部门、学院(课部)

    本期审稿:马昌前、范铭             责任编辑:王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