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

发布人:张晓珊发表时间:2018-01-09点击:

“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我国古丝绸之路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其核心理念是合作发展,即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伟大战略旨在探索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放地区新型合作等,力促古丝绸之路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同时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国家共同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朋友圈。

一、“一带一路”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始于贸易,而物质的交流必将伴随着文化的交流,除了加强商品文化,旅游文化的交流外,必将加速教育文化的交流。而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在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增加国家教育地位、影响力、竞争力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作用显著。“扩大教育开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独立成章,可见国家己经十分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其立足国际视野,主张跨区域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国际化、学术组织国际化、校际合作国家化等新型理念与模式为将我国高等教育由单向的“请进来”为主导转变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紧密契合,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高等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人才是关键。除了考虑海外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则更为突出。制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组成部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文化交流,都离不开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通晓国际语言以及对某一国家、地区或者行业领域有专业研究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各个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设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计划,优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把关,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有40余种,而我国高校能教授的仅有20余种。非通用语种覆盖面窄,语言专业布局不合理,关键国家和地区语言人才匮乏等问题将格外限制“一带一路”的建设。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将关键国家和地区语言人才的培养抓紧落实。同时也要加强合作,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大学的合作和不同学科的融合,建立跨专业、跨学校、跨区域的人才教育平台,以培养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需求的“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

  (二)教师与国际接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加强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紧跟“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师资进行培养培训,学习国际上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同时,要从本校和“一带一路”战略实际出发,制定具体专业国际化的方案和措施,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有特色的社会急需的重点学科,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人才、专门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三)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

“一带一路”建设应以卓越的学术研究作为智力支持,即要做到“学术先行”。我们应高度关注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学术研究力量的汇聚整合,汇集各国政、产、学、研、用方面的智慧,努力推进协同创新,共同积极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蓝本,致力推进攸关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合作研究;通过跨国跨域跨界协同创新,拉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往联系,使其知识生产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为创新奠定基础,进而利用文化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学术带”,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远见卓识和智力支持。

(四)继续推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建立为我们拓宽了高校合作的新视野。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细化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是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路径。借助于该联盟的重要桥梁与平台,来自欧亚非大陆的多所高校能够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等方面与联盟内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进而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领域的交流,同时增进各国各地区青少年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新丝绸之路”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铺就道路。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国别分布和所属学校均衡发展,调整留学生结构、优化类别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支柱型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组建了“丝绸之路学院”,担负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协同创新、丝绸之路国际资源环境论坛、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职能。同时,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合作处还积极组织本校地学院等师生成立“一带一路”文献资料调研小组,搜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等研究资料。并于201612月,对调查组学生近期工作进行了考评。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五)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增进文化理解和学术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要通过开展学术论坛、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破解人类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并在交流过程中促进沿线国家公民之间的互相认识、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共同合作,推进高等教育外交、论坛外交,促进大学合作,通过形式多样教育学术交流的手段来深化各国各区域的人文交流,缓冲文化冲突,增进文化理解,进而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有效路径。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吸引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来华参会,促进大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人文交流,这些都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孔子学院作为政府主导的非盈利性教育机构,截至2013年底,已在境外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家孔子课堂,开创了人类文化、语言交流传播史,它虽不是为“一带一路”而生,但是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做了不可替代的铺垫。

三、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升国家科技教育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都应抢抓机遇,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蓝本,瞄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在该战略的引领之下,通过大学联盟、学术交流等具体路径,紧密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积极参与各个层面的创新合作研究,培养国际化人才,出新思想,出新智慧,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走出一条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兴.丝绸之路经济带:支撑“中国梦”的战略,还是策略?[J].东北亚论坛,2015.02.

[2]白鹭.“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探讨田新西部,[J].2015.

[3]杨恕.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交流合作的战略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5.06.

[4]杨小卜.“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J].科技与企业,2016.01.

[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王焰新.“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N].光明日报,2015.05.

 

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领导

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部门、学院(课部)

本期审稿:马昌前、范铭             责任编辑:张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