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期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1-02-01点击:

 外 事 简 报
                       2011年第2期
主要内容:
1、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2011年工作要点

                         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校外事工作和留学生工作,按照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认识,创新机制,明确任务,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不断开创我校外事工作和留学生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

    一、2011年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总体思路是: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性方针,结合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以提升学校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为目标,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学校的对外开放,丰富国际合作交流的内容,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突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体制和制度建设,重点抓好来华留学生发展工作,努力营造学校国际化氛围,积极推进其它各项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新进展,力争使国际合作交流领域的各项指标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提升。

    二、2011年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制定实施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1.认真总结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十一五”发展成绩及不足。学校国际合作与留学生事业“十一五”期间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成绩,发展势头良好,但从学校发展全局和前瞻性视角来看,全校国际化氛围不浓,各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不平衡,距离学校建设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和师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2.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二五”事业改革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国际合作处暨国际教育学院实际制定完善 “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来华留学生“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发展路径等方面形成共识,科学谋划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十二五”发展。

    (二)、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强化师生国际化意识
    1、加强统一领导,形成校党政领导挂帅、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归口、相关部门及各学院协同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大外事工作格局。大力宣传“国际化”与“高水平”密切联系的理念,使国际合作交流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真正成为我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强有力助推器。
    2、大力支持和认真主办好每一次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营造我校国际化氛围,提高教职工的国际化意识,努力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鼓励我校教师、科研人员到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科研组织学习、锻炼和任职,提升我校学术国际影响力。
    3、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和来华留学生教育。创造条件、完善平台、规范制度,鼓励师生们走向世界,增强国际视野;积极拓展本科生、研究生赴境外学术交流、实习和游学的渠道,为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更为强大平台和渠道支持。

   (三)、构建引智工作大格局,开创外事工作新局面
    1、根据学校发展要求,按照“以院部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以学者和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推动院系实质性国际合作,邀请更多境外学者和专家(包括校友)来校讲学、合作研究等学术活动。转变引智的指导思想,大力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聘请国外有影响力的专家退休后到我校长期工作;逐渐转变聘请模式,从传统的以语言教学为主过渡到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教材开发等工作为主,提升国外智力引进的层次和内涵,助力于提高我校科研和教学水平。
    2、充分利用 “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创新引智基地”两个“111”项目高水平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学校特色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引进更多的国际一流学者来我校合作科研,为提高我校研究水平,孵化国际化人才,创新高水平成果,最终为提高我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四)、理顺来华留学生工作机制,科学搭建培养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1、坚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文化融合、规范管理”的工作原则;尽快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来华留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协调配合,建立完善高效的协同管理的渠道和机制。
    2、依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实现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学籍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体体系中;建立健全科学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积极申报“留学中国”计划的有关项目,力争成为国家地学领域留学生培养基地。
    3、强化预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汉语学习,在提供基础汉语教学基础上,增加大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留学生更好的适应专业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依托我校优势学科,推动英文授课项目体系建设,开展申报来华留学生教学的品牌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组建成立中国地质大学中外学生联合互助会,加大中外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建立中外帮扶制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扩大中外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培养知华、友华、学有所长的来华留学生。
    4、有针对性地扩大规模,努力改变我校生源结构,招生更多高层次留学生,积极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源市场;认真做好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宣讲、申报工作;加大自费生的招生力度,完善自费生的招生政策,吸引更多优秀自费生来我校就读,扩大我校国际教育知名度。同时,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的合作,拓展来华留学生的产、学、研结合培养的渠道,努力扩展大与中石化等知名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内涵,综合提升我校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5、努力改善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多渠道,争取学校立项建设国际教育大厦,为我校来华留学的跨越发展提供更优越的硬件平台。

   (五)、拓宽校际交流渠道,加强中外合作办学
    1、“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将我校个别专业推向海外,与国外大学共同办学,颁发我校文凭。从2011年起,我们开始着手推动我校高水平专业到海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我们计划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寻找适当的国家开始接触,积极探索在海外办学的可能性以及合作方式。继续加大与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际联系,加强与国外友好学校间的联络工作,使校际协议落到实处;
    2、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和学生校际交流的力度,为我校学生的国际交流搭建好平台;做好中俄班、中加班等合作办学的宣传、选派和组织工作,使合作办学政策能够惠及我校更多优秀学生。

   (六)、做好汉语国际推广,扎实推进孔子学院建设
    1、努力办好目前现有的两所孔子学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扩大孔子课堂数量,目前现有孔子课堂3个,2011年末争取达到6个。同时要利用现有孔子学院平台,开拓其它专业和项目,扩大合作交流范围。
    2、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2011年与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建立“中美联合创新管理研究所”。并促进更多的师生参与交流中。积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争取与海外大学再共同建立1个孔子学院。
    3、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及教师考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手引进具有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专业背景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优秀人才来校任教;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立项等鼓励教师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科研工作,提升我校教学、科研水平。

   (七)、改进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外事业务学习,坚持外事为内事服务的原则,大力做好勤政廉政的宣传,不断提高本单位干部和职工的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的能力,用更加完善的制度,全面推动我校对外交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作为湖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引智工作研究会理事长单位,组织全省高校开展内涵丰富的交流、调研活动,推动全省引智工作更上新台阶。
    2、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因公出国有关审批手续及证件的办理的服务水平;坚持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因公出国管理的审批、会签工作,为全校学科建设、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靠服务平台。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实管理干部和汉语教师队伍,使队伍的数量和综合素质基本适应国际合作交流和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建议引进专职留学生辅导员1人,引进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的汉语教师各一人。
    4、加强涉外管理和涉外保密教育;规范因私出国的管理工作,做好人员派出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信息收集、分析工作,及时编辑《外事简报》,加强网站的更新,大力宣传我校的对外合作和交流活动,为我校师生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服务工作;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咨询。继续做好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专家的安全教育,完善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员突发紧急事件处理预案,确保随时能够高效、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