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0期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0-01-01点击:


外 事 简 报
                              2010年第10期
主要内容:
1、我校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2、法国David Mainprice教授来我校讲学
3、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校长访问我校并出席中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
4、2010年珠宝学术年会暨珠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
5、我校举行深水体系地层组构及其全球对比国际研讨会
6、我校举行第五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7、我校参加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开馆仪式
8、我校举行“理韵之秋”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
9、湖北高校引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10、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Donald J. DePaolo教授来我校讲学
11、湖北-法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2、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外教、留学生游览参观

                                            我校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2010年10月2日至7日,应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的邀请,以邢相勤副校长为团长、校办、教务处、学工处、国际合作处、校友办等负责同志一行六人访问了上述两所大学。
    莫斯科国立大学与我校的合作始于1998年。十多年来,双方在学生培养方面进行了长期友好合作,并进而扩大到科技学术交流等领域。此次访问莫大,邢相勤副校长一行受到了莫大第一副校长特尔费莫夫教授的热情接待,并高度赞扬双方的合作,希望大家深入交流,继续扩大合作领域。特尔费莫夫教授代表莫大向地大图书馆赠送了十余本地质和工程类专著,邢相勤副校长也向莫大赠送了我校《地球科学》杂志。莫大地质系主任布沙烙夫斯基院士和主管实习工作的副主任就联合培养学生事宜与我校代表团进行了详细研讨,并根据莫大已刚刚成为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由俄罗斯总统任命校长的两所独立办学的大学之一的情况(仅莫大和圣彼得堡大学),提出了 新的双方合作培养人才计划和设想,双方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签订了新的合作意向备忘录。
    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成立于1773年,50年代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地质人才。在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邢校长一行受到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热情接待,副校长沃尔针科夫教授的全程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校博物馆、实验室、研究室和教学一线,并与该校外办主任力特维聂科教授、物探系主任、石油天然气系主任等有关专业专家进行了亲切热情友好的座谈,双方就联合学生培养、国际学术会议、科学研究及矿业投资、地质标本交换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意见交换。双方都认为两校的专业设置、学科方向非常相似,因此也具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合作领域。为此,邢相勤副校长代表学校热情的邀请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的领导及专家于明年春天回访我校,对双方感兴趣的合作事宜将进一步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并签订了合作意向备忘录。
    此外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副校长沃尔针科夫教授详细介绍了由该校牵头,目前已经与欧洲、澳大利亚等世界著名大学共同成立了“世界资源大学”联盟的构想。他们也非常希望中国和美国一所专业地质类大学能够加入到联盟大学里来,共同建设这样一个平台,其目的是希望集世界地学领域优质技术资源,共同承担国际间油、汽和地质类的大项目开发,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资源共享。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副校长沃尔针科夫教授认为,此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来访,无疑给双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中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最有条件和最有资格的大学,能够申请加入到“世界资源大学”团队中来的一所大学。
    邢校长一行还专程看望了在莫大留学的20余名地大学生,给留俄学生发放了我校纪念品,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团结互助,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向老一代留俄地质专家学习,回国后努力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20余名留莫学生代表感谢母校领导的专程看望和慰问,并将在地大校友会的指导下成立“地大留俄校友联谊会”,成为留俄地大学生交流互助的平台。
    代表团专程拜访了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裴玉芳教育公参,并向裴公参汇报了地大在俄教育合作情况,就拟在俄设立“孔子学院”等事宜进行了讨论。邢校长代表地大对裴公参对我校派驻该处工作的孙来麟老师的关心,和对地大在俄教育合作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她在适当的时候到我校来指导工作。

                               法国David Mainprice教授来我校讲学

    2010年10月7日至9日,应我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振民院士和章军锋教授邀请,地球动力学和矿物及岩石物性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法国蒙彼利埃(Montpellier)第二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David Mainprice教授于来我校访问并做学术交流。
    在访问期间,Mainprice教授先后参观了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扫描电镜和显微红外光谱实验室、高温流变学实验室、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室、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实验室以及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实验室。Mainprice教授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如此多、全、高效运转的先进实验仪器设备而惊叹,并多次表达了与金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进行国际合作的强烈愿望。
    10月8日下午,Mainprice教授在我校八角楼会议室做了题为“Mineral elasticity to seismic anisotropy in subduction zones: top to bottom” 的学术报告,从俯冲带的矿物学、熔体和水对橄榄石组构和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影响以及地球物理观察结果几个方面阐述了矿物物理研究对俯冲带地震波性质的约束。报告内容丰富精彩,获得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校长访问我校并出席中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

    2010年10月15日,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校长麦克利教授、孔子学院院长杨洪教授访问我校并出席中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所揭牌仪式。我校校长张锦高教授、副校长王焰新教授,及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麦克利校长讲话。他对布莱恩特大学与我校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所表示非常高兴。他说,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水资源的改变对人类的未来生活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他希望,通过两校的研究合作,能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张锦高讲话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麦克利和杨洪来校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布莱恩特大学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希望,中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所能成为我校与布莱恩特大学新的友谊桥梁,通过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力地推动两校的学术创新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通过围绕环境学科重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创新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麦克利和张锦高为研究所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麦克利校长一行参观了我校的环境实验室,并围绕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凝练研究方向、怎样评估研究成绩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据了解,中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所将充分利用两校的学科优势,通过开展能源开发、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中美两国政府制定环境发展决策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同时,两校将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双方教师、科研人员及学生培养等工作。

                           2010年珠宝学术年会暨珠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

    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2010年珠宝学术年会暨珠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南京艺术学院、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香港宝玉石协会、中国台湾中华宝石协会、亚洲珠宝学院等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校党委副书记朱勤文主持大会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郝翔致开幕词。他说,近年来,学校坚持突出办学特色,不但创立了GIC证书品牌,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适应珠宝业各种工作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加速了国内珠宝业的发展,被誉为“宝教摇篮”、“珠宝界的黄埔军校”。 同时,学校也一直积极支持珠宝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与政府的相关部门交流,努力推进珠宝一条街建设事项。
    武汉市洪山区委副书记欧阳坤松讲话。他说,珠宝产业是当今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珠宝文化是洪山区的特色文化之一。洪山区政府将充分整合科教资源,深入开展区校合作,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珠宝大道”。
    在学术年会上,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首饰艺术、宝石学、珠宝商贸等领域的发展及珠宝首饰行业人才教育培养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同时对珠宝行业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进行了交流。
    17日上午,副校长邢相勤、台湾中华宝石协会理事长林嵩山先生、亚洲珠宝学院院长莫伟基先生等人为46名学员分别颁发了FGA、DGA和GIC证书,为6个GIC联合教学点 颁发教学点证书。
    据了解,我校设有全国最权威的珠宝鉴定中心,洪山区依托这一优势,突出珠宝文化主题,着力将2公里长的鲁磨路打造成集珠宝首饰、奇石古玩销售以及融珠宝研发、设计、鉴定和观赏为一体的“珠宝大道”。 目前,武汉市已将“珠宝大道”建设纳入重点项目,拟对洪山区鲁磨路南至光谷广场、北至南望山2公里地段实施整体规划,依托我校使之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珠宝城。

                            我校举行深水体系地层组构及其全球对比国际研讨会

    2010年10月21日至22日,深水体系地层组构及其全球对比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八角楼举行。近50名来自英国阿伯丁大学、杜伦大学, 台湾国立大学、成功大学,我校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中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深水体系地层组构及其全球对比”为主题,旨在反映近年来深水体系研究领域的进展,推动深水油气储层的研究和实践。围绕陆坡体系形成与演化、深水体系全球对比、海底扇地层组构和深海重力流数值和物理模拟等议题,与会专家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后,30多名专家还将赴广西省百色市进行深水重力流沉积野外地质考察。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苏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承办,联合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石油勘探规划研究院等单位组成会议组委会。

                            我校举行第五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傅安洲,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自国内外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计算机学院院长蔡之华主持会议。
    朱勤文致欢迎辞。她代表学校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向来宾表示欢迎。她说,智能计算技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会的成功召开,将为促进智能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动湖北省乃至我国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傅安洲讲话。他说,我校已持续举办了4届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国际会议。他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和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与我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我校和我国计算科学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著名智能计算和应用数学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王能超教授和国际著名智能计算领域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Tan Kay Chen教授作了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共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新加坡、日本、韩国、伊朗、塞浦路斯、香港和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7篇稿件,这些文章基本代表上目前国际上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的最新进展,经过严格的双盲评审,共录用84篇,分为2个文集由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这些文章基本代表上目前国际上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我校参加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开馆仪式

    2010年10月25日,韩国驻汉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继法国、美国之后,在我省设立的第三家外国总领事馆。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韩国驻华大使柳佑益、韩国外交部海外同胞大使文河泳等出席开馆揭牌仪式并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丁振国、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苏洪涛应邀参加仪式。
    田承忠副省长说,多年来,湖北省与韩国在经贸、科技、教育、制造业、友好城市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韩国驻汉总领事馆的正式设立,标志着鄂韩友好交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相信双方的友好交流与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柳佑益大使说,韩国是在华设立总领事馆最多的国家,驻汉总领事馆的开设,将成为充实韩中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汉是中国“中部崛起”的桥头堡,在这里设立总领事馆,表明韩国政府对中国中部地区的积极关注和合作意愿。
    据介绍,驻汉总领事馆是韩国在华设立的第8家总领事馆,其余7家分别设在香港、上海、青岛、广州、沈阳、成都和西安。驻汉总领事馆领区范围为湖北、湖南、河南和江西,馆址位于汉口浦发银行大厦。
首任韩国驻汉总领事严基成接受采访时透露,从11月的第一周起,韩国驻汉总领事馆将全面开办签证业务,包括因公、因私签证。到时,湖北人申请赴韩签证,不再需要千里迢迢去北京了。

                               我校举行“理韵之秋”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

    2010年10月25日至28日,我校举行“理韵之秋”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台湾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古焕球教授一行6人来到我校,和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副校长王焰新致欢迎辞。他说,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声。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两岸高校师生增进互信、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此次活动的开展,必将促进两岸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两岸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和友谊,推动两岸民众的互信与互利。
    古焕球教授介绍了台湾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国际知名应用数学家、台湾清华大学数学系郑穗生教授,光电工程研究所赵煦教授、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主任王竹方,我校地学院副院长肖龙、机电学院院长董浩斌、副院长金星,环境学院副院长王红梅、数理学院院长刘安平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专业学科情况。
    在随后的3场交流活动中,两岸学者就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专业发展、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郑穗生教授以及古焕球教授还就清华大学数学研究、基础尖端科学研究做了专场介绍,我校数理学院郑广教授、陈刚教授、李星教授和罗中杰教授也分别介绍了各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
    27日下午,郑穗生教授还为数理学院师生作了《一类军备竞赛数学模型及其分析》的专场学术报告。
    27日晚,校党委副书记丁振国设宴欢送台湾清华大学代表团一行。
    在校期间,台湾清华大学代表团参观了我校化石林、逸夫博物馆,欣赏了数理学院精心筹备的专场晚会,还游览了光谷步行街、东湖、湖北省博物馆和黄鹤楼等景观,对我校校园风景、校园文化以及武汉风景名胜赞不绝口。

                          湖北高校引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2010年10月26日,湖北高校引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等高校外事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湖北高校引智协会会长邵学民同志主持。
    会上,省教育厅施维同志传达了教育部关于聘请外籍专家有关文件精神。邵学民同志传达了中国高教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2010年年会精神、就推动高教引智工作进行了讨论;通报了广东省教育厅组团来我省调研的有关情况。
    与会同志还就由省教育厅组织赴四川调研、协会2010年年会的筹办进行了讨论。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Donald J. DePaolo教授来我校讲学

    2010年10月26-27日,应王焰新副校长的邀请,国际知名的地球化学及水文地质专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Donald J. DePaolo教授和Huihai Liu博士于来我校进行合作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重点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是美国大型的多学科研究中心,是美国能源部的多功能实验室之一,由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具体管理。50多年来,实验室一直在过个学科的科学研究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该室的研究人员曾11次获得诺贝尔奖。
    Donald J. DePaolo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主管能源与环境科学研究),兼任地球科学部主任。1978年获得加州理工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1988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担任地质和地球化学教授、系主任,1998起就职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07年起担任地球科学部主任,2009年担任美国能源部前沿研究Nanoscale Control of Geologic CO2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质谱方法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陆壳、岩石圈和地幔的起源和演化、地球化学方法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已在SCIENCE、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GEOLOGY、CHEMICAL 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等地球科学领域顶尖期刊 上发表国际SCI论文160余篇,总引用次数高达11,800。
    刘会海博士现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地球科学部水文地质研究室主任。1995年在Auburn大学获得土壤物理学(包气带水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就职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其研究兴趣包括裂隙水文学、包气带水流和溶质运移及其在地热能源、核废料处置和CO2地质处置研究中的应用。已发表近50多篇SCI论文,现任Hydrogeology Journal 和Vadose Zone Journal等水文地质领域权威期刊编辑。
    来访期间,两位专家参观了我校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听取相关科研人员对仪器设备及科学研究的介绍,对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地球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前沿的学术研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位专家于27日上午在八家楼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师生分别作了题为“Carbon sequestration geochemistry”和“Optimality and Unsaturated Flow”的学术报告,Donald DePaolo教授首先介绍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试验设备及科学研究,重点综述了二氧化碳捕集及地质封存的技术、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讨论了纳米控制二氧化碳地质处置的前沿研究,并指出了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至40%,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Huihai Liu博士阐述了优化理论的来源及基本思想,并介绍了如何应用优化理论于非饱和水流,尤其是多孔介质中污染物的“指状”流和混合过程,基于分形理论的地下介质非均质性特征描述,并结合现场的实验数据证实其模型和理论的可靠性。
    下午两位专家与王焰新副校长、环境学院及地学院的教师在主楼地质斋进行了专门研讨和座谈,地学院的吴元宝教授、环境学院的靳孟贵教授、李义连教授、成建梅教授、王红梅教授及邓娅敏博士参加了座谈会,分别汇报了我校近年来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及环境领域的研究项目及成果,内容包括大别山地区同位素地球化学、再生水补给地下水的技术及水质安全评价、我国的二氧化碳地质处置研究、松辽盆地水岩反应过程与地层水成因关系、深部咸含水层中CO2地质处置的模拟、内蒙山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高砷地下水形成机制及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Donald DePaolo教授和刘会海博士对各科研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和创新性探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就关键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
    通过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Donald J. DePaolo教授一行的访问,培养和锻炼了科研队伍,推进了我校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合作交流,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双方就国家实验室建设、未来在二氧化碳地质处置、地热水地球化学及环境问题及包气带水流及溶质运移模拟等研究方向的项目合作,人员互访、博士生博士后培养达成了共识。

                                   湖北-法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10年10月27日,“湖北——法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郝翔教授、国际合作处处长马昌前教授、资源学院党总支兰廷泽书记、资源学院副院长李江风教授,以及“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出席了开幕式。
    法方出席开幕式的有法国城市规划协会(UBRA2000)主席、前法国路桥理事会副主席皮埃尔•马耶先生,法国巴黎公共交通公司名誉主席Jean-Michel Paumier 先生,巴黎大区DRIEA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Jean-Michel Vincent先生,Yvelines区领土咨询理事会副主席Daphne Boret先生及其率领规划团队一行26人。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郝翔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的情况,并代表学校对“中国-法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这次研讨会为把“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做出贡献。
    “湖北-法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是湖北省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的重要工作阶段,会议通过中法两国专家的共同研讨,为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大梁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项目是由资源学院李江风教授负责的,湖北省两型社会示范区项目,也是中法合作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4月开始启动,以马耶主席为首的法国专家已经对梁子湖地区进行过多次考察。本次研讨会后,将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对研讨形成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优选的方案将会成为中方主持的“大梁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外教、留学生游览参观

    2010年10月30日,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外教、来华留学新生共70多人赴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游览参观,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武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黄鹤楼作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湖北省博物馆则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馆内藏有文物20余万件。馆区分为楚文化、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楚墓和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专题展。
    参加本次活动的留学生大部分初到中国,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留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大家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荆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对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热情。在活动中,留管教师、各国留学生结伴前行,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