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发布人:张晓珊发表时间:2018-01-09点击:

丹麦是一个北欧小国,人口只有500多万,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北海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为丹麦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它的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丹麦已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丹麦在北欧国家中有最完善的质量评估与管理体系。本着以满足学生、劳动力市场、社会发展三者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近年来丹麦政府正致力于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走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以实现其经济发展持续性,弥补其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的不足。

一、丹麦高等教育发展

   丹麦政府重视国家教育事业,不惜代价注重智力开发。早在1814年,丹麦就开始实行义务教育,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与中国不同的是,其公立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是免费的。据说高等教育对丹麦人来说是解决失业的一种途径,学生可申请政府的奖学金或助学金,一般每月有3000克朗—4000克朗的补助;学校的很多用品是免费的,比如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免费上网账号,而且每学期还可以免费打印500张纸。

   丹麦的大学和其它高等教育机构主要由国家管理。全国现有各类高等院校18所。哥本哈根大学是丹麦规模最大、最有名望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欧洲历史较长的一所大学。其它还有奥胡斯大学、欧登塞大学、奥尔堡大学中心、洛斯基洛大学中心及12所高等专科学校。丹麦最大的工科大学是丹麦技术大学。

   丹麦大学的学位制度分硕士和博士两种。丹麦大学的学

制一般为5年,有的专业如医学等长达8年。丹麦大学学生淘汰率很高,有的专业甚至高达50% - 60%。学生大学毕业后即可获得相应学位:文科毕业生可获硕士学位,工科毕业生可获工程师或相当于工程师的学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即可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并独立写出论文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后,便可获得博士学位。

   丹麦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比较发达。1844年由著名教育家NFS各隆德维倡议创办的人民高等学校为世界各国的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丹麦职业技术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成为丹麦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丹麦的高等教育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的变化,也逐步走向国际化。目前丹麦的高等教育吸引了各国的留学生,有来自中国、泰国、日本、越南、美国、巴西、英国等世界各国的学生。需要说的是,丹麦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的授课语言是丹麦语。

二、丹麦高等教育国际化特点

(一)广泛的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各个高等院校没有固定的课程,各个学校校长可以依留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提供各种各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课程内容种类繁多,一般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竞技和体操运动;艺术和创造能力;音乐、戏剧和舞蹈;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交政治运动、传媒和旅行;还有社会服务、治疗与保健等。有些学校也进行实用课程的研究,如探讨农民阶级的社会进展与物质资源等。学生可依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不设任何形式的学分,学生所修课程不受学分数量的限制。学校有统一的办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和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文学;(2)启发学生的心灵,扩大学生的胸襟;(3)帮助一般民众熟悉公民的责任并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因此,大多数学校还是会有一系列的面对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比如文学、历史、时政、哲学和基督教教义。高等教育是解决丹麦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助于人才走出去和人才引进来。

(二)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认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为人们更趋向于选择知名度高的学校。高校取得国际认可,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留学生,发挥高等教育的产业功能。为此,丹麦等北欧国家均积极致力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认可,一方面请国外知名认可机构对其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认可,另一方而在欧洲范围内建立欧洲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取得地区性的认可。

(三)政府是高等教育的绝对投资主体

在丹麦,尽管不同的学校有不完全相同的投资渠道,但是教育系统基本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即使是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经费大大增教的情况下,丹麦政府仍然是教育的绝对投资主体。中小学教育由地方政府拨款,大学由中央政府拨款。丹麦没有私立大学,现有的12所大学都是国立的,全部由国家投资和拨款。在丹麦,教育的私人投入只占很小一部分。2000年,丹麦的教育总投资中,公共支出占96%以上,远高于同期OECD国家平均88.4%的水平,而私人支出仅占4%,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11.6%的水平。即使是私立教育机构,其经费的85%也由政府投入。

三、启示和借鉴

(一)要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质量意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高位发展

丹麦的质量意识、要求和措施十分明确,这既与丹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到丹麦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的整体要求的影响,尤其是采用评估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的做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己进入了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都需要在合理确定人才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对各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意向来看,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和国际化阶段后,不仅要上大学,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质量的教育,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交流能力。因此,强化高等教育质量意识,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己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成为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的主要指标。这不仅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而且也科学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教育大国。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更加趋向于国际化。但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我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明显偏低。高等学校的经费很大一部份来自对学生的收费,国家财政拨款比例不足高等学校经费总收入的50%,甚至更低。因此,认真贯彻《教育法》,落实中央提出的实现“三个增长”的要求,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衡量和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三)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促使各国留学生增多,使他们相互了解,他们不仅建立起良好的生生关系,而且高等教育师生关系是国际化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和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无论是教学联系,抑或是思想的联系,都表现出了令人失望的消极与冷漠。一方面在课堂上师生各自为政,另一方面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是少之又少。而在丹麦高等教育趋向国家化学校中,这些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师生平等和相互学习是民众高等学校的核心理念之一,尊重、平等、团结、对话和包容是它们日常生活的关键词,高等学校的课堂以自由发言、对话和进程可变的开放课程为特征,教学方式灵活,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借鉴丹麦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方式,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的新型、高效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博文.浏览北欧四国高等教育[J].成才与就业,2003.

[2].谢家启.丹麦高等教育投资管理及其启示[A].中国内部审计,2007.(1).

[3].程凤春,郝保伟.丹麦教育投资的特点及其未来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6.

[4].丁晓昌,杨树兵.芬兰与丹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述评[A].比较高等教育,2007.


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领导

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部门、学院(课部)

本期审稿:马昌前、范铭             责任编辑:张友丽